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韋生吉到測地所交流
7月20日,應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邀請,南洋理工大學韋生吉到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交流,作題為Multiple point source inver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2016 Kumamoto Mw6.2 foreshock和Refine fault geometry with broadband waveform modeling, application to 2015 Nepal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the Sumatran Subduction zone的學術報告。
報告介紹了利用蒙特卡羅搜索方法研究2016年熊本地震前震的多點源空間位置、發(fā)震時刻、震源機制解、震級和震源時間函數(shù)等參數(shù),發(fā)現(xiàn)此次地震發(fā)生在一個復雜斷層上,呈雙向破裂的特性。報告展示了利用手動標定的遠震P波到時和遠震深度震相來約束主震后的早期余震的水平位置及深度,并通過矯正余震較高頻波段在遠震臺站的振幅放大因子(AAF)來獲得早期余震的震源機制解,繼而通過余震的空間分布和機制解的節(jié)面來約束2015年尼泊爾地震和蘇門答臘俯沖帶的斷層幾何形態(tài)。報告通過對比斷層幾何形態(tài)和主震破裂范圍,發(fā)現(xiàn)斷層的幾何形態(tài)是影響和約束大地震主震破裂范圍的重要因素。報告展示了俯沖帶斷層幾何形態(tài)的研究成果,內容豐富翔實。報告結束后,與會人員就相關問題和韋生吉進行了深入討論,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韋生吉現(xiàn)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huán)境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實時地震學、震源機制反演、有限斷層震源運動學反演、強地震動模擬等,在Nature Geoscience,JGR,GRL等高水平雜志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并擔任BSSA, SRL, GRL等學術期刊審稿人。
學術報告會現(xiàn)場